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,企业获客成本持续攀升。数据显示,2025年小程序DAU增长成本同比上升达37%。在这一背景下,用户分层运营从“可选项”变为“必选项”——通过精细划分用户群体,实施差异化策略,企业可将运营效率提升30%以上,复购率增长超过25%。本文深入解析国内主流的六种用户分层模型,揭示其运作机制、适用场景与实践要点。
一、用户分层运营的核心价值
用户分层绝非简单分类,而是以数据为基石、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重构。传统“一刀切”的运营模式导致高价值用户激励不足、流失用户唤醒无效、新用户转化率低迷。分层运营的核心价值在于:
资源精准投放:将80%运营资源倾斜至20%高价值用户,避免营销预算浪费。某社区团购平台实施分层策略后,复购率提升32%,营销成本反降18%。
用户体验跃升:基于用户生命周期阶段与行为特征,提供契合需求的商品、内容与服务。例如对高价值用户提供VIP专属权益,对流失用户发送定制化回归礼包。
决策智能化:通过动态标签体系,实现营销自动化触发。如抖音「在线营销画布」工具支持对“近7天浏览未下单”用户自动发放限时券,转化率提升2-3倍。
二、六大经典用户分层模型详解
1. RFM模型:电商价值挖掘的黄金三角
核心维度:
-
R(Recency):最近一次消费时间间隔,反映用户活跃度
-
F(Frequency):消费频率,体现用户忠诚度
-
M(Monetary):消费金额,直接贡献价值
分层逻辑:每个维度取中位数划分高低两档,组合为8类人群:
-
高价值用户(R↑F↑M↑):需VIP特权锁定
-
重要发展用户(R↑F↓M↑):提频次是关键
-
流失风险用户(R↓F↓M↑):紧急挽留措施
实践案例:某零售小程序定义流失标准为“R≥30天 & F≤2”,针对此群体推送“满199减50”回归券,唤醒率达21%。
2. AARRR模型:用户生命周期的全景地图
阶段划分:
-
获取(Acquisition):下载/注册未转化用户
-
激活(Activation):未完成核心行为(如首购)
-
留存(Retention):持续留存不足目标时长
-
收入(Revenue):产生付费但未最大化
-
传播(Referral):邀请转化率待提升
实操要点:
-
激活阶段需明确定义“啊哈时刻”(如社区团购的首单完成)
-
留存阶段关注次留、7日留存指标,通过签到、周期活动培养习惯
-
传播阶段设计K因子>1的裂变机制(K=邀请数×转化率)
3. 用户金字塔模型:社区生态的架构法则
层级结构:
金字塔自上而下: 1. 管理者(10%):官方运营、产品团队 2. 协作者(15%):版主、社群领袖、KOC 3. 高价值用户(20%):KOL、VIP、内容生产者 4. 普通用户(55%):沉默多数、内容消费者
运营重心:资源向塔尖倾斜,通过“用户管理用户”降本提效。小米论坛的实践极具代表性:
-
官方团队(顶层):每周迭代产品
-
版主与兴趣部落(中层):管理内容、组织活动
-
极客用户(中下层):产出测评、解答疑问
-
普通用户(底层):被文化影响转化
4. 用户生命周期模型:动态跟踪的预警系统
五阶段定义:
-
引入期:注册后7日内未转化→首单激励
-
成长期:有1-2次购买→交叉推荐关联品类
-
成熟期:高频高客单→会员体系绑定
-
衰退期:活跃度下降30%→流失预警干预
-
流失期:超30天未访问→专属召回策略
数据驱动:某社区团购平台设置自动化标签:
-
衰退用户:“7天未下单但历史月均购买≥3次”
-
唤醒策略:团长一对一推送常购品类折扣
5. AIPL模型:全域营销的链路引擎
阿里提出的消费者资产模型:
-
A(认知):广告曝光、搜索触达人群
-
I(兴趣):详情页浏览、关注、加购用户
-
P(购买):完成首单转化
-
L(忠诚):复购≥2次或产生分享
场景应用:
-
公域拉新(A→I):通过品类内容种草
-
私域收割(P→L):复购券、会员日促进转化
-
数据融合:天猫旗舰店与微信小程序ID打通
6. 聚类分群模型:AI驱动的场景解构
超越规则限制: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多维数据(订单、浏览、社交),自动识别用户场景特征:
某茶饮品牌聚类结果: - 群体1:工作日午后单人杯(标签:办公区、咖啡因刚需) - 群体2:工作日晚间拼单(标签:写字楼、社交型消费) - 群体3:周末家庭订单(标签:社区店、多杯组合)
策略落地:
-
群体1:推送工作日14点“第二杯半价”
-
群体2:开发“多人套餐”并配备分享红包
-
群体3:周末赠送儿童饮品兑换券
表:六大模型适用场景对比
模型 | 核心维度 | 最佳适用领域 | 实施复杂度 |
---|---|---|---|
RFM | 消费时间、频次、金额 | 电商、零售 | ★★☆ |
AARRR | 用户生命周期阶段 | 工具类APP、平台型产品 | ★★★ |
用户金字塔 | 贡献度与影响力 | 社区、社群 | ★★☆ |
生命周期 | 活跃度变化趋势 | 高频次服务 | ★★★ |
AIPL | 品牌认知-忠诚链路 | 全域营销 | ★★★★ |
聚类分群 | 行为场景特征 | 数据基础完善企业 | ★★★★ |
三、模型选择与落地关键点
1. 匹配业务阶段与目标
-
初创期:优先AARRR模型,聚焦获客与激活
-
成长期:采用生命周期模型,提升留存与复购
-
成熟期:应用RFM/AIPL,深挖用户终身价值
2. 数据体系是根基
-
基础标签:性别、地域、设备等静态数据
-
行为标签:浏览路径、购买频次、优惠券使用
-
动态更新:通过企业微信+SCRM工具自动同步(如慧博科技AI自动抓取“低脂偏好”“家有3岁儿童”等标签)
3. 策略闭环设计
-
分层→触达→激励→反馈:抖音「在线营销画布」实现全自动化:
-
Step1:圈选“浏览竞品未下单”人群
-
Step2:自动发券+7天未转化追加权益
-
Step3:转化数据回流模型
-
4. 避免常见误区
-
过度细分:层级不超过5类,确保策略可执行
-
静态分层:每月刷新RFM值,生命周期阶段再评估
-
忽略用户体验:高频推送导致卸载率提升(如预装软件PUSH)
四、未来演进方向
用户分层模型正从“人工规则”向“智能决策”跃迁:
-
实时化:T+0人群圈选(如抖音高潜客即时拦截)
-
预测化:通过流失概率模型预判用户流失
-
自动化:营销画布自动执行“圈选-触达-调优”闭环
-
全域化:打通公域(抖音)与私域(微信)数据,构建ID全域用户画像
专家洞见:未来分层运营的竞争,本质是数据闭环效率的竞争。企业需构建“获客-转化-留存-推荐”的环形生态模型,让用户在每个触点获得恰到好处的体验。
在流量成本高企的时代,用户分层运营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武器。选择适合的模型,结合数据工具与闭环策略,将帮助企业在存量竞争中挖掘“用户金矿”,实现可持续增长。
暂无评论内容